在途资金:不只是数字,更是企业命脉的流动

财经新闻 (1) 6小时前

在途资金:不只是数字,更是企业命脉的流动_https://m.jnbaishite.cn_财经新闻_第1张

“什么是在途资金”,这问题看似简单,但想说清楚、说到点子上,却没那么容易。不少人一听“在途”,就觉得是银行流水里那些正在路上、还没到账的钱,好像跟自己关系不大。但对于做生意的,尤其是我们这些天天跟账本、跟供应商、跟客户打交道的,这事儿可关乎到能不能顺利发工资、能不能按时拿货、能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。

理解在途资金的本质

在我看来,在途资金,顾名思义,就是在你这个账户和对方账户之间,在支付过程中,还没有真正完成“所有权转移”的那部分钱。它更像是一种“准负债”或者“准资产”,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。从企业内部管理上看,它占用了你的资金,虽然还没完全花出去,但也不能随便动用;从支付流程上看,它代表着你已经付出了承诺,并且这些钱正在向你的收款方移动。

举个例子,我们公司给一个重要供应商打了笔款,对方用的也是比较稳妥的银行承兑汇票,从我们开出汇票、到对方银行承兑,再到最终兑付,这中间的时间差,票据上的金额,就构成了我们银行账户里的“在途资金”。钱还在银行的“处理中”,并没有真正回到我们的可用余额里,但它已经被锁定,不能再挪作他用。

还有一种常见的,比如xyk消费。你刷卡买东西,钱从你的xyk账户“出发”了,但发卡行跟商户之间的结算流程还需要一点时间。这期间,这笔钱对你来说,可能就有点“在途”的意思,虽然你已经花出去了,但从银行系统上看,还在处理中。虽然这个场景和企业财务管理有区别,但那个“未完成支付”的特质是相通的。

在途资金的常见形态与管理误区

说到常见形态,除了前面提到的银行承兑汇票,还有很多。比如,我们跟一家大客户签了合同,对方承诺下个月初打款,我们为了满足他的采购需求,提前备好了货,甚至已经安排了物流。虽然货还没发出,但对方的款项已经是“在途”的预期,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笔钱的“准备”工作已经开始。当然,这和已经支付出去的“在途资金”性质不同,更多是一种现金流预测。

更实际一些的,比如我们客户支付的支票,我们拿到支票,存进银行,银行还需要清算。支票在清算过程中的那笔金额,就是典型的在途资金。再比如,我们给员工发工资,如果选择了跨行转账,从我们公司账户扣款到员工个人账户,这中间也有一个短暂的“在途”期,虽然通常很短,但技术上确实存在。

zuida的误区,我觉得在于一些小企业老板,把“在途资金”看得太虚,总觉得“钱已经付了,或者很快就到了,没啥问题”。但实际上,这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点岔子,都可能造成大麻烦。比方说,我们之前有一次,给一个重要供应商提前支付了一大笔款项,用的也是银行承兑汇票,结果因为对方的银行系统出了点小故障,导致汇票兑付延误了两天。这两天,我们原本计划用这笔钱去采购一批急需的原材料,结果因为汇票“在途”卡住了,我们不得不临时挪用其他账户的资金,而且为了应急,采购成本还上去了不少。那次经历真是让我印象深刻,让我明白,即使是银行的“在途”业务,也并非铁板一块。

实操中的在途资金观察

在日常工作中,我们特别关注在途资金的几个点。首先是它的“时长”。不同的支付方式,在途时间差很多。像快捷支付、第三方支付,到账时间可能就是秒到或者几小时,相对风险低;但一些传统的银行票据,或者一些复杂的跨境支付,在途时间可能就需要几天甚至更长。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对现金流的精准预测。

其次是“金额”。大额的在途资金,一旦出现问题,对企业的影响是指数级放大的。我们会严格控制单笔大额支付的在途时长,并与银行保持密切沟通,及时了解潜在的延误风险。

再者,是“可控性”。有些在途资金,比如已经发出的汇票,一旦发出,我们能做的就很少了,更多是等待。但有些,比如我们主动发起的款项,我们可以通过与收款方确认,或者通过一些金融科技的工具,来更清晰地追踪资金的流转状态。比如,一些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的支付追踪功能,就能让我们看到资金的实时状态,大大降低了不确定性。

在途资金与供应链金融

当然,说起在途资金,就绕不开供应链金融。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一些平台,提供“融资”服务,其实很多就是在利用这种“在途”的价值。比如,一个供应商有张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,但急需现金,就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,将这张汇票“贴现”,平台支付一部分钱给供应商,然后等汇票到期后,再从付款方那里收钱。这里面,那张汇票的价值,在它“在途”的过程中,就被金融工具给盘活了。

我们公司自己也接触过一些供应链金融的产品。比如,我们作为核心企业,想支持上游的小供应商。我们通过支付承诺,或者一些预付款的模式,让供应商能更快地拿到钱。这种模式下,我们发出去的款项,在到达供应商账户之前,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“在途资金”了。而如果供应商能将这个支付凭证,比如我们的付款通知,在平台上进行融资,就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。

但是,这里面也有门道。我们要确保我们发出的支付承诺是真实有效的,而且我们的付款能力是足够强的。否则,如果我们的信用出了问题,那“在途”的资金,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,甚至是风险的传递。

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在途资金

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,提升在途资金管理效率,得从几个方面下手。第一,优化支付方式。能用实时到账的,尽量不用需要清算的。能用电子支付的,尽量少用纸质票据。当然,这也要看对方的要求和行业惯例。

第二,建立有效的内部流程。对于已经发出的支付指令,我们要有专门的团队去跟踪,与银行保持沟通,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。同时,要有一个预警机制,当某笔在途资金的预计到账时间超过某个阈值时,需要人工介入查看。

第三,善用科技工具。现在有很多企业资金管理软件,甚至一些银行提供的企业网银,都有资金追踪的功能。利用好这些工具,能让我们对资金的流转状态有更直观的了解。我们公司就用了一套内部的资金管理系统,能实时看到哪些款项已经发出,预计何时到账,哪些款项还在对方那里,哪些又已经到账。这对于我们做资金规划非常有帮助。

第四,审慎选择合作伙伴。与那些支付流程清晰、系统稳定的供应商和客户合作,能从源头上减少在途资金出现问题的概率。有时候,宁愿多花一点钱,也要选择更可靠的交易伙伴。

总的来说,在途资金的管理,不是一个简单记账的问题,而是涉及到支付流程、风险控制、信息对称和技术应用的多方面考量。把它想通了、做好了,就能让企业资金的流动更顺畅,也更能抓住市场机会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

下一篇
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