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买基金买哪个”,这个问题,估计但凡接触过一点理财的人,心里都盘算过,也可能问过别人。我刚开始接触基金那会儿,也是这么过来的,看着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基金,什么股票型、债券型、混合型,指数基金、主动管理基金,还有什么QDII,搞得人头大眼。问来问去,得到的答案也五花八门,有人说买XX基金经理的,有人说追风口,买当下最热门的,搞得人云里雾里的,最后常常是凭感觉、凭运气。说实话,这种“凭感觉”的心态,坑了不少人,也包括我。
很多人一提到买基金,就盯着那些“XX年度冠军”、“XX基金经理”、“XX明星基金”之类的标签。我承认,有些基金经理确实有真本事,能够长期跑赢市场,但这中间有个误区,就是把“短期的辉煌”当成了“永恒的保证”。就我观察,不少号称“冠军”的基金,在风光过一阵后,业绩就开始出现波动,甚至大幅回撤。我记得几年前有个非常火的医药主题基金,那个基金经理的媒体曝光率极高,各种采访,各种论调都是一副“指点江山”的架势。当时很多人一窝蜂地冲进去,我也跟风买了一点。结果呢?没过多久,医药行业遇冷,那基金的净值就开始“跳水”,而且一蹶不振,后来那位基金经理也基本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了。
这事儿让我深刻体会到,市场是瞬息万变的,尤其是在A股这种波动性比较大的市场。基金经理的策略、市场的风向,可能一夜之间就变了。过度依赖某个明星基金经理,或者某个“冠军”基金,风险太高了。我们投资,最终还是要回到基金本身的“内功”上来,而不是被那些外在的光环所迷惑。
更何况,很多时候,基金公司的市场部门会把一些短期业绩突出的基金拿出来大肆宣传,这很正常。但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,更应该保持一份清醒。买基金,不能只看过去一两年的业绩,更要关注它长期以来的稳定性,以及它所投资的领域是否符合你自己的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。
“买基金买哪个”,这个问题,在我看来,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。所谓的“热门”基金,往往是大家都在追的时候,它已经涨了一波了,这个时候冲进去,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度就未必划算了。我倾向于理解“适合”。什么叫适合?那就是跟我的投资目标、我的风险承受能力、我的投资期限,都匹配的基金。
比如,我刚工作那会儿,手里钱不多,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高一些,我就比较倾向于选择一些股票型基金,甚至是一些成长风格的基金。但随着年龄增长,家庭责任加重,我的风险偏好就会自然下降。这时候,我可能就会考虑增加一些债券基金的配置,或者选择一些更偏稳健的混合型基金。这不是说之前选错了,而是“适合”是会随着人的状况而变化的。
有些人问我,是不是要买指数基金?我只能说,指数基金是个好东西,特别是那些跟踪宽基指数的,比如沪深300、中证500之类的。它们代表了市场的平均收益,而且费率低,透明度高。但指数基金也有它的局限性,它只会被动跟踪,无法在市场大幅波动时进行主动的风险控制。所以,如果你对市场有一定判断,或者希望通过主动管理获得超额收益,那么一些优秀的、管理风格清晰的主动管理基金,也是值得考虑的。
具体到“买基金买哪个”,我通常会从几个维度去考量。首先,我会看基金的“历史业绩”,但不是只看一两年,而是拉长到三年、五年甚至更久,并且要对比同类基金的平均业绩。看看它在市场上涨时能涨多少,在市场下跌时能跌多少。下跌时跌得越少,说明它的风险控制做得越好。
其次,我会关注基金经理的“管理年限”和“稳定性”。如果一个基金经理频繁更换,或者管理业绩很不稳定,那我就不会轻易选择了。我更喜欢那些管理同一只基金时间比较长,而且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业绩的基金经理。我会去查找他们的访谈、他们过往的投资理念,看看是否跟我自己的认知比较契合。我也会关注他们的“历史规模变化”,规模过大或过小,都可能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。
第三,我会看“基金的风格”。是偏向价值投资,还是成长投资?是偏向大盘股,还是中小盘股?这些都需要跟我自己的投资偏好去匹配。比如,我个人不太喜欢追逐那些短期涨幅过大的热门股票,我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被低估了,或者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。所以,我会偏向于那些价值风格或者稳健成长的基金。
我之前也踩过一些坑,比如跟风买了一些行业主题基金,结果行业遇冷,或者碰上政策调整,净值就一路走低。还有就是,对一些“概念”基金,比如之前火过的什么“大数据”、“人工智能”,一听名字就觉得未来感十足,结果一研究才发现,里面很多股票的估值已经很高了,而且行业发展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顺畅。这教会了我,不能只看概念,更要看基金本身的“内在价值”和“风险暴露”。
最后,我想说,任何投资都有风险。买基金,也不是买caipiao。很多人总想一夜暴富,殊不知,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。如果你承受不了大的波动,那就不要去追求那些高风险、高收益的品种。反之,如果你有长期投资的打算,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市场波动,那么基金投资,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我一直认为,投资最重要的是“不亏钱”,或者说,要把亏钱的概率降到最低。这并不意味着我要选择那些收益最低的基金,而是说,在追求收益的同时,一定要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。我通常会选择那些在过往市场波动中表现相对稳健的基金,即使在市场好的时候,它们的收益可能不如一些激进型基金,但在市场不好的时候,它们的回撤也更小,这样我才能安心地持有下去。
很多人之所以会问“买基金买哪个”,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种“选择困难症”。信息太多,判断太难,最后就陷入了纠结。我的建议是,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有了这个基础,再去筛选基金,就好比有了地图,你才知道要去哪个方向。
其次,不要过度追求“完美”。市场没有完美的基金,也没有完美的时机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找到那个“最适合”的,然后长期持有。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选,又想参与市场,那么一些被动指数基金,特别是宽基指数基金,会是一个相对稳妥的选择,它们能让你分享市场的平均收益,而且风险相对可控。我平时也会关注一些,尤其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,我会选择一些我看好的宽基指数进行定投。
另外,学习和了解一些基本的基金知识,比如基金的分类、风险收益特征、费率等等,是非常有益的。我个人会经常浏览一些专业的财经website,看看行业研究报告,听听一些相对中肯的市场分析,但最终的决定,还是会基于我自己的判断。
总而言之,买基金买哪个,这个问题,与其到处问别人,不如自己先静下心来,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能承受什么。基金投资,是一场马拉松,不是短跑。找到属于你的“跑鞋”,然后稳步前行,比什么都重要。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