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广发乾和怎么样,这问题我听到过太多次了,尤其是在一些小圈子里,大家都在说,但真正能说清楚的,其实不多。有的人上来就问收益如何,有的人则关心风险,还有的甚至问的是一些特别细节的操作,比如合同怎么签才稳妥。我觉得,评价一个金融产品,特别是像广发乾和这种,如果只是简单地贴个标签,说好或说坏,那都不太负责任。
我自己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了快十年了,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产品,也看过不少客户因为不懂而踩坑。广发乾和,作为广发证券旗下的一块业务,理论上是有一定的品牌背书的。但“怎么样”这三个字,太泛了。它到底是指它的产品设计,还是指它的服务,或者是它的风险控制能力?这都需要我们一点点拆解开来看。
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大家都还在说“券商集合理财”或者“券商专享”,后来随着市场发展,各种创新的产品层出不穷,像广发乾和这类,更多地会出现在一些相对高净值人群或者机构客户的视野里。它的一个特点,或者说早期给人的印象,是会涉及一些二级市场交易之外的投资,比如一些定向增发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相关的项目,甚至是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份额。所以,它的净值波动,或者说产品本身的复杂度,可能就会比纯粹的债券基金要高不少。
更关键的是,大家对广发乾和怎么样的讨论,往往也脱离不了它背后所对接的具体项目。广发乾和作为一个平台或者说一个业务主体,它提供的是一个通道,或者说一个对接的窗口。最终的收益和风险,是跟它所投资的具体项目息息相关的。所以,不能简单地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、标准化的产品来评价。
在我自己客户的案例中,也有接触过广发乾和的产品。我记得有一次,一个客户想配置一些非标资产,对收益有一定要求,又担心直接去对接一些非持牌机构的风险。当时我们就研究了广发乾和的一些产品。从流程上看,它们会有专门的业务团队对接,产品说明书、风险揭示书都做得比较详细。但是,你要想完全弄懂里面涉及的那些结构化设计,或者底层资产的具体情况,也不是那么容易。
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,是有个项目,产品说明书里写得很清楚,投资的是某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。但是,在后续沟通中,客户问到定增的具体锁定期、发行价、以及参与的机构情况,我们去了解的时候,发现很多信息并不是那么透明。或者说,广发乾和作为管理人,它有它的披露义务,但也不可能把所有细节都毫无保留地公开给所有投资人。这就带来一个问题:作为投资者,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理解你的钱到底投向了哪里?
还有一次,是关于退出机制的问题。很多非标产品,特别是股权类的,退出周期长,不确定性高。我们当时关注的一个项目,原计划是三年退出,结果因为一些市场变化,或者标的公司自身的经营情况,导致延期。广发乾和作为通道,它可能也会尽力去协调,但最终的决定权,可能还是在项目方或者说大股东那里。这时候,投资者的资金就会被占用更长时间,这对于一些对流动性有要求的客户来说,是很难接受的。
我经常跟我的客户说,当一个产品宣称能提供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时,你就一定要打个问号。广发乾和怎么样,如果讨论的是它的某些产品能提供高收益,那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是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吗?还是用了更复杂的交易结构?或者是抓住了市场某个阶段的特殊机会?
我见过一些产品,早期确实收益不错,但随着时间推移,特别是当市场风向变化,或者标的资产出现问题时,回撤也非常惊人。这就像一场db,你可能赢一把大的,但也有可能输得倾家荡产。所以我一直认为,在评估这类产品的时候,风险收益比才是核心。单看收益,很容易被表面的数字迷惑。
当然,也不能一概而论。广发乾和毕竟是大券商旗下的业务,在合规、风控方面,相比一些不知名的小机构,是有一定的优势的。它们会更加审慎地选择合作方和投资项目。但是,这不代表说它就一定不会出问题。金融市场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,谁也不能完全规避。
前面提到了,评价广发乾和怎么样,也得看它的服务。这方面,我个人的感受是,不同层级的客户,或者说不同的业务部门,体验可能会有差异。如果是一些大额资金的客户,或者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,通常会分配专门的客户经理,沟通会更及时,信息也会相对更到位。
但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客户,或者只是偶尔接触一下的,信息获取的渠道可能就会比较有限。有时候,你需要主动去问,去追问,才能得到一些答复。而且,有些关于产品底层逻辑、风险点的问题,即便是客户经理,也未必能给出非常深入、专业的解释。他们更多的是传递公司层面的信息,或者产品说明书里的内容。
我记得有一次,一个客户想了解一个项目退出后的资金分配细节,他的客户经理在那边查了半天,然后说“合同里写的是按照比例分配”,但具体到小数点后几位的计算,或者其他一些潜在的扣款项,就说不清楚了。这种情况,也让客户感到有些不安。毕竟,我们把钱交出去,最后是希望有一个清晰透明的交代。
所以,如果一定要我给一个关于“广发乾和怎么样”的回答,我会说,它是一个在合规和产品丰富度上相对有优势的平台,尤其适合那些寻求配置非标资产,并且对流动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投资者。但是,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“买着就放心”的产品。
在我看来,投资广发乾和旗下的产品,最关键的有几点:第一,一定要把产品说明书、合同,包括风险揭示书,逐字逐句地看明白,不懂的地方,一定要刨根问底。第二,要了解清楚你投资的钱,到底投向了哪些具体的项目,这些项目的风险和退出机制是怎么样的。不要被那些笼统的“投资于优质资产”这样的说法所迷惑。
第三,要量力而行,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产品。特别是那些投资门槛高、周期长、又涉及复杂的非标业务的产品,更需要谨慎。最后,如果实在不放心,或者对底层资产的了解不够充分,可以考虑咨询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意见,比如像我这样的从业者,虽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,但至少可以帮你梳理清楚一些关键的风险点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