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析国际收支逆差:为何会发生,以及我们如何看待

财经新闻 (1) 17小时前

解析国际收支逆差:为何会发生,以及我们如何看待_https://m.jnbaishite.cn_财经新闻_第1张

很多人一提到国际收支逆差,就觉得是经济出了大问题,好像国家就要崩溃一样。其实这倒不一定。在我看来,这个问题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复杂,也更日常。不少人觉得只要出口多于进口,国家就强盛,反之则是危机。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化了,现实中的国际收支,尤其是资本项目的波动,更能说明问题。

经常项目赤字:看不见的“漏”

我们常说的国际收支,主要看两个大头: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。经常项目赤字,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进口的商品和服务比出口的多。比如,咱们国内老百姓买了很多国外的汽车、奢侈品,或者我们出去旅游花了不少外汇,但同样时间内,国外买我们东西的钱不够抵消这些支出,这就形成了经常项目下的逆差。

我记得有一次,在参与一个关于贸易政策的讨论会上,一位资深的经济学者就提到,不能简单地用贸易额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与否。他举例说,有些国家可能大量进口高科技设备,这在短期内会造成贸易逆差,但这些设备如果能带动国内产业升级,提高生产效率,长期来看反而是利大于弊的。所以,关键在于这些逆差背后的原因和资金的流向。

还有一点,服务贸易也日益重要。过去我们可能更关注货物贸易,但现在旅游、留学、金融服务、知识产权的支付等等,都在服务贸易里。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支出很多,而创汇能力相对较弱,也会加剧经常项目逆差。我接触过的不少企业,特别是服务行业,他们的海外业务拓展速度和盈利能力,直接影响着这部分数据。

资本项目:机会与风险并存

资本项目就更有意思了,这里面包含了投资、借贷等等。一个国家吸引外资流入,或者本国企业、居民对外投资,都会在资本项目上体现。这里面最常见的情况是,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经济,需要大量引进国外的资本,比如建厂、buy技术,这初期看起来是好事,能拉动增长。但如果这些外资流动的规模非常大,而且流动的目的不是长期的生产性投资,而是短期的金融投机,那一旦风吹草动,这些资本就可能像潮水一样迅速撤离,导致资本项目出现巨额逆差,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。

我曾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过,亲眼见过一些新兴市场国家,因为国内利率相对较高,吸引了大量的短期外债。起初,这些外债流入,使得资本项目看似非常健康,甚至有顺差。但当国际金融环境一变化,或者国内经济出现不稳定因素时,这些借来的钱就成了巨大的负担,还款压力剧增,短期内资本大量外逃,不仅造成了资本项目的大幅逆差,也让货币大幅贬值,经济陷入困境。那段时间,我们都在密切关注全球资本流动,分析每一个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信号。

反过来,如果一个国家本国居民对外投资的规模远远大于吸引外资,从账面上看,资本项目也可能出现逆差。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。比如,一些发达国家,它们国民的储蓄率很高,而且有成熟的资本市场,国民在海外进行多元化投资,这不仅分散了风险,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。关键在于,这种对外投资是否是以牺牲国内发展为代价的,或者说,国内的投资机会是否已经被严重挤压。

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

所以,我们看到国际收支逆差,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。有的是因为国内消费能力太强,对进口商品需求旺盛;有的是因为产业结构问题,服务出口能力不足;有的则是资本项目下的外资大规模撤离,或者本国居民大量对外投资。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影响、相互交织的。

很多时候,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,比如利率、汇率政策,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深远影响。如果一个国家长期保持较高的利率,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短期资本流入,短期内可能改善资本项目,但长期来看,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,也可能埋下风险。同样,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进出口的成本和吸引力。

我曾经参与过的一个项目,是分析某个东南亚国家多年的国际收支数据。起初,他们认为经常项目逆差是主要问题,于是大力推动出口。但深入分析后发现,资本项目的大幅波动才是更关键的风险点。大量的短期外债涌入,在短期内似乎支撑了经济,但一旦国际避险情绪升温,资本回流本国,就导致了严重的金融动荡。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分析国际收支,必须要有全局观,不能只看表面账本。

如何理性看待和应对

面对国际收支逆差,重要的不是恐慌,而是要理解它背后的具体原因。如果是经常项目逆差,并且源于国内生产能力不足、技术落后,那么需要做的就是提升产业竞争力,鼓励创新。如果是资本项目逆差,而原因又是短期投机资本的大规模撤离,那么就需要加强资本账户的管理,提高金融市场的韧性。

有时候,适度的逆差甚至是可以接受的,尤其是在一个国家快速发展,需要大量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时候。关键在于逆差的规模是否可控,以及背后的资金流向是否健康。我们不能把所有逆差都妖魔化,而是要看它对整体经济的长期影响。

在我看来,一个真正稳健的经济体,应该有能力应对不同类型的国际收支波动。这意味着,除了要有良好的经常项目状况,还需要有健康的资本流动管理,以及足够的国际储备来缓冲可能出现的冲击。这些都需要长期、细致的政策设计和执行。

所以,下次再听到“国际收支逆差”,不妨多问一句: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逆差的规模有多大?资金流向哪里?这样,我们才能更清晰地认识一个国家的经济真实状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