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如何提高存款:那些“想当然”与“怎么办”

期货研报 (3) 2天前

银行如何提高存款:那些“想当然”与“怎么办”_https://m.jnbaishite.cn_期货研报_第1张

存款增长是银行稳健经营的生命线,可如今存款争夺战愈发白热化,不少银行还在凭老一套打法,甚至误以为利率一高就能万事大吉。其实,这背后牵扯的远不止利率高低那么简单,如何真正吸引并留住客户的真金白银,是个需要细琢磨的活儿。

存款“揽储”的陷阱与出路

我刚入行的时候,大家觉得拉存款就是多跑客户、多发宣传单,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点利率。要是遇上哪个支行存款冲不上去,领导就拍着桌子喊:“把利率再往上提一提!” 听起来好像是抓住了核心,但实际操作起来,弊端很快就显现出来。客户确实来了,但往往是“逐利而来”,一旦有别家银行利率更高,他们就毫不犹豫地走了,留下的是一笔笔“不忠诚”的存款,而且利润空间也薄得可怜。后来,监管也开始收紧对高息揽储的管控,这就逼着我们必须换个思路。

现在想想,过去那种“一招鲜”的做法,一是成本高,二是风险大,三是客户粘性差。我们当时好像有点“顾此失彼”,只盯着存款数字本身,忽略了存款背后的客户需求和整体服务。客户来存钱,不光是图那点利息,他们可能更看重安全感、便利性,甚至是一种信任。我们得从“卖产品”的心态,转向“经营客户”的心态。

而且,现在存款市场也越来越细分了。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、理财观念跟我们父辈完全不一样。他们可能对线上渠道更依赖,对个性化服务有更高的要求,甚至对银行的品牌形象、社会责任感也有自己的判断。所以,如果我们还是用一套万能公式去套所有客户,肯定是不灵光的。

精细化经营:从“广撒网”到“精准捕捞”

我们后来开始反思,发现许多客户并非“无利不往”,而是有更深层次的需求。比如,有些客户来存钱,是因为他们需要配套的贷款服务,或者看中了银行提供的贵宾通道、理财咨询等增值服务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存款看作一个孤立的产品,而是要把它融入到客户与银行的整个金融生态中去考量。当银行能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时,客户自然会倾向于选择更方便、更全面的服务。

我还记得有一次,我们支行想提升一个大额存单的销量。一开始还是老套路,提利率,效果一般。后来我们改变策略,结合了我们银行的财富管理部门,邀请了几位优质存款客户来参加一个小型投资沙龙。活动上,我们不仅介绍了大额存单的优势,还请了专家讲解了宏观经济趋势和资产配置。那些客户觉得,除了存款本身,他们还能获得专业的投资建议,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钱在这里能获得更多价值。结果,那期大额存单的销售额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,而且客户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。

再比如说,对于年轻客户群体,我们尝试开发一些更有趣、更便捷的线上存款产品。比如,可以跟一些生活消费场景结合,用户在消费时,可以选择将一部分零钱自动转入银行的定期存款或货币基金,这种“碎片化”的存款方式,对年轻人来说接受度很高,也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存款规模,而且他们在使用过程中,也对银行的科技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
服务体验:无形资产的价值

抛开利率和产品,银行的网点服务和线上体验,同样是影响存款走向的关键。我见过很多客户,明明知道旁边几家银行利率差不多,但他还是愿意去一家他觉得“舒服”的银行。这种“舒服”可能源于网点干净整洁的环境,可能是大堂经理热情专业的态度,也可能是手机银行操作流畅便捷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,累积起来就是银行的无形资产。

去年我们对几个老旧网点进行了升级改造,引入了更多的自助设备,优化了客户动线,还增加了一些休息区和咨询区。改造后,我们明显感觉到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多了,尤其是老年客户,他们觉得操作更方便了,不用排长队。而且,客户在等待办理业务的时候,也可以通过大堂经理提供的平板电脑,了解银行的最新产品和服务,这无形中又是一次存款的“软推销”。

线上渠道就更不用说了。现在大家手机不离身,手机银行、网上银行的便捷性直接决定了客户是否愿意把钱放在你这里。如果一个银行的App界面丑陋,操作卡顿,转账、查询都要耗费大量时间,那客户很快就会用脚投票,把钱转到体验更好的地方去。我们银行内部也一直在强调“用户思维”,力求将每一个线上环节都做到极致,让客户觉得“好用”。

异业合作与场景金融

现在很多银行都在探索异业合作,这其实也是一种拓展存款来源的有效途径。比如,我们银行就和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合作,在超市的会员体系里,嵌入了银行的储蓄卡和一些理财产品的推广。客户在超市消费达到一定金额,就可以申请一张银行联名卡,或者直接在超市的App里开通一个银行的电子账户。这种“场景化”的金融服务,把银行的服务延伸到了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,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,同时也增加了存款的粘性。

这种合作模式的关键在于,我们要找到与银行客户画像高度契合的合作伙伴,并且要设计出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方案。光是简单的“买一送一”式的推广,效果往往不佳。我们得深入分析合作方客户的金融需求,然后量身定制一些产品和服务,让客户在享受合作方商品或服务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银行的价值。

客户关系管理:从“一次xj易”到“终身伙伴”

说到底,存款的本质是信任。银行想要提高存款,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如何与客户建立并维护良好的长期关系。这意味着我们要从单纯的“交易”思维,转向“关系”思维。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的生命周期,预测他们的金融需求,并在恰当的时机提供恰当的服务。

我记得有个客户,早年在我们银行存了一笔钱,后来就很少再来往。前几年,他突然又开始频繁地来银行,咨询各种理财产品,还想办理一笔大额贷款。一问才知道,他前几年遇到了一些家庭变故,暂时不需要用到这笔钱,所以就把钱放在了其他地方。这次他重新回到我们银行,就是因为他对我们银行一直以来稳健的品牌印象很信任,而且我们过去为他提供的服务,虽然时间久远,但他还记得。这个例子让我更坚信,做好每一个客户,哪怕是暂时不活跃的客户,都是在为银行的未来积累信任和存款。

所以,银行要想真正提高存款,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率战,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标准化的产品。而是要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,通过优化服务体验、创新产品模式、深化场景应用,以及精细化的客户关系管理,将每一次与客户的互动都转化为增强信任、巩固关系的契机。说到底,存款的增长,是银行综合实力和客户信任度的真实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