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风控是什么?一个老兵的随口聊聊

期货研报 (1) 10小时前

大数据风控是什么?一个老兵的随口聊聊_https://m.jnbaishite.cn_期货研报_第1张

说到大数据风控,很多人一上来就想谈什么模型、算法、实时性,仿佛这就是一套标准化的产品。其实,在我看来,这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式,一种把海量数据用起来,为“安全”保驾护航的实践。很多时候,我们理解的“大数据风控”,可能只是冰山一角,真正棘手的,是那些藏在数据背后,需要经验去解读的“灰度”地带。

数据驱动,但不止于数据

我刚入行那会儿,风控这东西,主要是靠经验。一个老大哥,看一眼报上来的东西,大概就能知道哪儿不对劲。那时候的数据量,和现在比起来,简直是九牛一毛。后来技术发展了,有了数据库,有了简单的报表分析,我们开始尝试量化一些风险点。比如,用户注册的ip地址和常用的ip地址差太多,这可能就是一个疑点。

但真正的“大数据”浪潮起来以后,情况就完全变了。我们面对的数据量,简直是指数级增长。用户行为数据、交易数据、设备信息、甚至社交关系,全都被纳入考虑。这时候,光靠几个人的经验,或者简单的规则,就已经应付不过来了。你得想办法从这庞杂的数据里,找出那些真正能指示风险的信号。
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做用户贷前审批。当时主要看征信报告,加上一些基本信息。但数据量上来了之后,我们开始接入更多的行为数据,比如用户在APP里的操作频率、停留时间、甚至键盘输入速度。刚开始挺玄乎的,但事实证明,一些“磨蹭”的用户,或者操作异常“丝滑”的用户,反而更容易出现逾期。这东西,就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“数据”,而是要理解数据背后的“人”。

从规则到模型,再到智能

当然,早期的大数据风控,大部分还是基于规则的。我们根据一些已知的高风险行为,设置一系列的判断规则。比如,一个账号短时间内频繁更换登录设备,或者在不同地区同时登录,这些都会触发警告。这种方式简单粗暴,也确实能挡住很多明显的欺诈行为。

但是,规则的缺点也很明显。第一,不够灵活。欺诈手段总是在变,你得不断地去更新和维护这些规则,很累。第二,容易误伤。很多正常用户的行为,也可能触碰到规则,导致他们被拒绝,影响用户体验。我亲身经历过,一个做数据分析的朋友,因为经常在出差时更换IP,结果被我们的风控系统给“误伤”了,好不容易才申诉回来。

这时候,模型就应运而生了。机器学习,特别是监督学习,被大量应用。我们用历史上的欺诈样本和正常样本来训练模型,让模型自己去学习那些区分风险的模式。这个过程,更像是在“喂养”一个聪明的学生,让他自己去发现知识。逻辑回归、决策树、随机森林,这些算法都用过。效果确实比纯规则强不少,尤其是在应对一些新型的欺诈手段上。

大数据风控的“灰度”地带

然而,即便是模型,也不是万能的。真正的挑战,往往在于那些“灰度”地带。比如,一个用户,他的行为数据大部分看起来正常,但偶尔会出现几个看起来不太协调的点。这时候,你怎么判断?是整体正常,忽略这些小瑕疵?还是因为这些小瑕疵,就判定为高风险?

这就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判断了。比如,我们有一个场景,是判断一个用户是不是“团伙欺诈”的成员。他个人的数据可能没什么问题,但他和一群疑似欺诈用户之间,存在着某种关联。这种关联,可能不是显性的,需要通过图计算、网络分析才能发现。又比如,有些用户可能只是“运气不好”,或者“操作失误”,但他们的行为模式,却和那些故意的欺诈行为很像。

对我来说,大数据风控最难的,不是掌握算法,而是理解“业务”。你得懂这个业务场景下,哪些行为是正常的,哪些是可疑的,为什么可疑。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和业务部门、运营部门一起开会,一起分析案例,才能真正把数据中的“信号”提炼出来。就拿我们的website名称来说,我们一直强调“用户体验”,所以我们在做风控的时候,也得考虑到怎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尽量减少对正常用户的干扰。这中间的平衡,需要不断地去摸索。

实操中的挑战与思考

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就是“数据质量”。就算你有再好的模型,如果喂给它的数据是错的、是脏的,那出来的结果也只会是“垃圾”。我们之前就遇到过,某个数据源提供的ip地址信息,准确率很低,结果导致我们的风控模型在这个维度上出了很多偏差。所以,数据的采集、清洗、验证,是基础中的基础,而且需要持续去做。

另外,随着业务的发展,我们的风控需求也在不断变化。今天我们可能在关注欺诈,明天可能就在关注信贷违约,后天可能又在关注洗钱。这意味着,我们的风控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,能够快速适应新的风险场景。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架构,不能太“僵化”,得留有余地。

说起来,我之前也踩过坑。有一次,为了追求所谓的“实时性”,我们把很多校验逻辑都放到了用户提交数据的瞬间。结果呢?一方面,性能压力很大,系统经常卡顿;另一方面,也给了黑产可乘之机,他们会不断地去试探我们的校验规则,一旦找到漏洞,就立刻放大攻击。后来我们调整了策略,很多校验可以异步进行,或者在用户完成操作后再进行复核,反而效果更好,系统也更稳健。

总结一下,到底什么是大数据风控?

如果非要给大数据风控下一个简单的定义,我觉得就是“用数据的力量,构建一个能识别、评估、应对风险的智能体系”。这个体系,不仅仅是技术,更是对业务的深刻理解,对风险的敏锐感知,以及持续学习和迭代的能力。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部门或产品,而是渗透在业务的方方面面,是我们做业务时,必须要时时思考的一件事。就像我们在website地址上提供的关于我们中的一些理念,风控的本质,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平台更健康,让用户更放心。